你我他,都曾是“风流一代”

人人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13 15:02 5

摘要:11月22日,贾樟柯执导、赵涛主演的时代爱情片《风流一代》正式上映,今日是上映最后一天。截至12月12日11点30分,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票房达935.6万元,观众达24.2万人次。与此同时,影片路演活动也在全国十多个城市火热进行,贾樟柯带领主创团队与观众和影

11月22日,贾樟柯执导、赵涛主演的时代爱情片《风流一代》正式上映,今日是上映最后一天。截至12月12日11点30分,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票房达935.6万元,观众达24.2万人次。与此同时,影片路演活动也在全国十多个城市火热进行,贾樟柯带领主创团队与观众和影迷面对面交流互动,备受关注。

与之前的电影相比,《风流一代》延续一贯的“贾科长电影风格”,不仅人物、题材、叙事继续保留着浓厚的贾樟柯印记,甚至许多素材都和之前的作品有密切联系;同时《风流一代》还很另类,影片先后拍摄了22年,却限时上映22天,敢于“自由创作”还能效果不凡;于观众而言,喜欢的盛赞是“贾樟柯的巅峰之作”,不喜欢的认为内容晦涩松散、情节简单拼凑……

争议不断,话题也更多。本期,我们就聊聊《风流一代》背后的故事。

持续拍摄22年——

影片就是一个“新世纪的影像博物馆”

《风流一代》以21世纪前21年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巧巧成长与改变的感情故事,展现了时代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风流一代”是在成长阶段经历改革开放的人,他们是贾樟柯的同龄人,是60后或70后,是电影中的巧巧与斌哥,是你,是我,也是他。《风流一代》的主角并不仅仅是“变革中的人”,而首先是“变革的时代”。电影主要记录了2001年、2006年以及2022年三个变革时代的影像。

这是一部典型的贾樟柯的电影,故事简单却主题深刻,人物平凡却引发广泛共鸣。

11月29日,贾樟柯携《风流一代》回到拍摄地大同,和观众一起观影交流。影片中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令大同观众尤为触动,一位土生土长的大同观众激动地说:“看到影片中20多年前的老矿区礼堂、大同火山群、千禧年人群熙攘的大西街、儿童公园的石雕等很多熟悉又早已消失的地方,满满的回忆一下子都回来了。”

从大同到重庆再到珠海,《风流一代》通过真实感十足的影像,再现了千禧年至今的中国社会变迁。贾樟柯介绍,《风流一代》从2001年开始断断续续地拍摄,许多素材都是二十多年不断拍摄积累下来的。影片凝聚了二十多年间用DV、16mm胶片、35mm胶片、5D相机、爱丽莎摄影机等不同摄影器材拍摄、超过1000小时不同质感与风格的影像素材,也串联起《任逍遥》《三峡好人》《江湖儿女》等过往电影的画面。这是一部时代爱情片,也是一部“新世纪的影像博物馆”。

贾樟柯表示,《风流一代》刚开始拍摄时起的名字叫《拿数码摄影机的人》,就像吉加·维尔托夫拍《拿摄影机的人》一样,去陌生的地方探险,捕捉影像,在剪辑时通过影像完成一部影片。他感慨道,“电影断断续续拍了很多年,找不到一个结束的理由。直到2020年大家都待在家里,旅行也不方便,我突然意识一个时代结束了,所以这部电影也该结束了。”

作为一名以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深度著称的导演,贾樟柯在拍了20多年电影后,在《风流一代》中放弃了强情节、强逻辑、强故事性的叙事,用游历的拍摄方式来呈现时代,再次证明了他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限时上映22天——

以独特仪式告别那段消逝的时光

11月22日,《风流一代》限时上映第20天,距全国下映还有最后2天。“为什么限时上映22天?”在《风流一代》全国路演中,贾樟柯常常要面对这个问题。这也是《风流一代》上映以来观众和影迷最关心的话题。

“这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一个不太艰难但充满意义的决定。”贾樟柯坦言,《风流一代》决定限时上映22天并非偶然,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赋予《风流一代》一种独特的仪式感,带领观众一起告别那段消逝的时光。

今年10月,贾樟柯携《风流一代》亮相中国(横店)国际影片交易会暨第二十六届全国影片推介会时,就透露《风流一代》从11月22日正式公映,将只在大银幕上映22天。他说:“这部影片历经22年时间拍摄,凝聚了我们团队的心血与情感。我们决定用22天的时间,来告别这22年的时光。希望我们通过这22天的仪式感的观影,一起跟这个世纪‘俱往矣’的20多年时光,跟‘风流一代’的过往,做一个深情的告别。”

有分析人士指出,贾樟柯的这一选择不仅是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也是对观众的一种挑战。他希望在这短短的22天里,能够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观影体验,吸引观众积极参与到这场情感的告别仪式中来。

《风流一代》发行人刘歌表示,一般来说,电影的上映周期通常为一个月,但贾樟柯选择了仅22天,这一不同寻常的做法无疑为影片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更加期待。

事实证明,限时上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映首日便有3.7万观众到影院观看。截至12月12日,票房达935.6万元,观众达24.2万人次。

贾樟柯还透露,影片下映后将不会进行大规模复映。他说:“对于想看《风流一代》的观众朋友们来说,22天的上映时间已经足够让大家与这部影片相逢,并共同感受那段难忘的岁月。”

创新还是冒险——

不安全的创作才有可能捕捉到时代的独特感受

“电影的前半部分给我一种偌大的‘自由感’,看到最后,又有一种‘宿命感’。这两种感觉的碰撞,让我深受震撼。”在《风流一代》太原路演交流环节,一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贾樟柯表示:“在剪辑过程中,确实经历了一番挣扎。一开始也是强情节性的剪辑,剪了二十来分钟,觉得不是我要的电影。就开始思考,如果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为何要耗时二十多年去拍摄?这让我意识到,《风流时代》更适合用游历的方式来呈现。于是,推翻了最初的剪辑方案。经历了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自由。我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更加活泼,即使面临失败,也应该尝试新的方法。”

《风流一代》上映后,反响热烈,许多观众都给予了积极评价,称这部电影不仅是贾樟柯个人创作生涯的丰碑,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深情回望。

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表示,导演在这20多年坚持自己的创作理想,始终在书写大时代风潮下底层老百姓的命运。看完以后,既有一种陌生感,又感受到了一种时间的力量。

一位三峡移民观后激动地表示:“导演以最清晰、最真实的影像再现了那个时代,让我在电影里找到了一份久违的‘归属感’。”

不少90后、00后观众也表示,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时代质感,再现了千禧年初期的社会景象,以其深刻的“中式梦核”引发了年轻观众的强烈共鸣。

当然,也有部分观众持不同的看法,认为《风流一代》缺乏连贯的叙事,依靠怀旧的金曲和叠化手法掩盖逻辑上的松散。对此,贾樟柯表示,《风流一代》最大的价值是重现那些逐渐消逝的生活细节和情感体验。

专业影评人认为,叙事的完整,并非《风流一代》着重追求的,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感。《风流一代》之所以能在国际电影节获高度评价,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深刻的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

虽然影片风格让部分观众感到不适应,但贾樟柯坚持,“电影导演应该承担探索和冒险的责任,在不安全的创作中,才有可能捕捉到时代的独特感受。”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