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芝麻,香透汉口北十五年

人人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11 17:11 6

摘要:这句吆喝,邱师傅喊了15年。从推车小摊到1980美食街招牌老店,他用一碗手擀面拴住了无数食客的胃,也成了汉口北清晨最生动的“闹钟”。

清晨6点,汉口北1980美食街,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声划破薄雾——“手擀面啊,手擀面!”

这句吆喝,邱师傅喊了15年。从推车小摊1980美食街招牌老店,他用一碗手擀面拴住了无数食客的胃,也成了汉口北清晨最生动的“闹钟”。

“新洲做早餐、黄冈卖烧烤......辗转多时才又来到汉口北扎根。”邱师傅一边揉面一边感叹道。

1987年开始在新洲做早餐,1991年又到黄冈卖烧烤,后来还到南京做过好些年的服装生意,直到2010年才来到汉口北落脚

推车卖面那会儿,邱师傅就吸引了第一批汉口北的老顾客,如今成为汉口北1980美食街的“活招牌”后,老顾客不仅更多了,也来吃得更勤了。

“那个时候老邱推车卖面,下雨时候不好遇到,现在就在美食街里,我们吃面都方便多了!”资深老顾客打趣道。

“三颗芝麻”这个名字,乍一听不像面馆,倒像是一个甜品店的名字。邱师傅笑着解释道“热干面的灵魂是芝麻酱,所以选了‘芝麻’二字。至于‘三颗’,是我儿子想的——代表一个父亲、两个儿子。”

邱师傅的儿子们在汉口北酒店用品城也开了一家一样的面馆。听邱师傅说,生意比自己店里更好。“没想到‘三颗芝麻’在汉口北扎了根,还真长成了树!

现在做餐饮,买成品面条又快又方便,问起邱师傅为什么还要死磕手工擀面,和蔼的老头突然眉毛一挑,“机器擀的面?我自己都不爱吃!顾客怎么会喜欢吃?”

邱师傅的“轴”,刻在每根面条的纹路里——不发面、不省工,冬天温水和面、夏天冷水和面,擀面杖压出面的褶皱能藏住汤汁,吃上一口面条弹牙到“能打架”。

掀开店里的汤锅,筒子骨的香气直窜脑门,汤里还有白萝卜、海带等素菜,特别软烂入味。“这汤得熬足4小时,少一分钟都是对骨头的辜负!”

曾有熟客因为邱师傅家的素面卖6块,而别的店只卖5块而赌气半月,最终还是摸着鼻子回来:“别家面便宜,但是真不如他家分量足、更不如他们家好吃!”

“七两”是三颗芝麻一碗手擀面的低配,上班族、工人都能在店里吃得饱、吃得好。如今店里月销千碗,老主顾占八成,越卖越好。

现在各种网红餐厅面临竞争难题,唯独“三颗芝麻”门口总排着队。一熟客在旁说道“现在到处都是各种预制菜,就他家还冒着‘人味儿’。”邱师傅听着,把刚擀好的面往案板上一甩,“啪”一声响,像是给这快时代打了个温柔的巴掌。

“有人劝我开分店、做外卖,我都拒绝了。手擀面必须要现做现吃,耽误一分钟都要坨了。”曾经几次三番有人带着合同上门,邱师傅却都摆手拒绝了。

只因为机器做不来这份劲道,揉不出这份人情味。开分店只是复制,不是传承。做外卖老顾客们要多花冤枉钱,所以三颗芝麻既不开分店、更不做线上。

下次来汉口北1980美食街,记得赶早——听一声“手擀面啊,手擀面”,吃一碗筋道的热乎劲。

来源:大美黄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