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纽约时报》近日发表题为《没了中国产品,美国人的家会是什么样子?》的报道,揭示了美国家庭对中国制造的深度依赖。数据显示,从厨房到客厅,从庭院到节日庆典,中国制造几乎无处不在。
《纽约时报》近日发表题为《没了中国产品,美国人的家会是什么样子?》的报道,揭示了美国家庭对中国制造的深度依赖。数据显示,从厨房到客厅,从庭院到节日庆典,中国制造几乎无处不在。
颜色越红,代表中国制造的比例越高
在厨房里,美国市场所有的家用烤面包机都依赖进口,其中几乎全部产自中国。走进客厅,93%的童书、96%的人造绿植和73%的灯具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庭院用品中,中国产品占据绝对主导:96%的炭火烤炉、98%的雨伞和72%的金属椅都来自中国。日常用品方面,中国制造的比例同样惊人:91%的梳子、90%的急救箱、82%的毛毯、99%的闹钟和97%的婴儿推车都源自中国工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重要节日庆祝活动也离不开中国产品。96%的烟花和87%的圣诞装饰品都从中国进口。这些数据表明,美国民众从日常生活到重要节庆,都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目前,中国制造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实物产品,其产量超过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英国制造业的总和。
在少数例外中,木质家具对中国依赖度较低,仅占15%。这一现象源于特朗普政府在其首个任期内实施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实际上,木质家具和洗衣机等产品早在更早时期就已经面临其他保护性关税的限制。
面对高额关税,全球制造业正在寻找变通之道。许多制造商选择在墨西哥、越南和泰国等国设立新工厂。这些工厂从中国进口大量零部件,组装后再出口美国市场,任天堂游戏机就是典型案例。然而,这种供应链调整并未真正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只是增加了中间环节和成本。
在家庭大宗消费方面,汽车确实是个例外。拜登政府于2024年5月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至100%,基本阻断了中国整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消费者能免受价格上涨的影响。许多汽车零部件仍来自中国,而针对这些零部件的新关税已于5月3日生效。特别是电动汽车最昂贵的部件——电池,大多由中国制造,现在面临高达173%的关税。
与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时的关税政策相比,当前高达145%的新关税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供应链中断。由于美国同时对多个国家征收关税,供应商即使尝试转向其他国家采购,仍将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最终,这些增加的成本大部分都将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从烤面包机到电动汽车电池,美国消费者正在为政府的关税政策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在全球供应链深度互联的今天,单边关税政策不仅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反而可能推高本国通胀,加重普通家庭的生活负担。
美国人,最终为美国总统制定的关税政策买单。
来源:吹笛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