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五一”假期,演员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热映。截至2025年5月10日,电影《水饺皇后》累计票房达2.67亿,成为2025年五一档票房冠军。电影中女主人公“臧姑娘”艰辛创业的情景,让许多观众为之动容。其人物故事原型,就是品牌“湾仔码头”的创始人臧健和。
今年“五一”假期,演员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热映。截至2025年5月10日,电影《水饺皇后》累计票房达2.67亿,成为2025年五一档票房冠军。电影中女主人公“臧姑娘”艰辛创业的情景,让许多观众为之动容。其人物故事原型,就是品牌“湾仔码头”的创始人臧健和。
从小摊贩到建立工厂、再到占据超市冷柜速冻水饺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湾仔码头”已发展成为港人家喻户晓的品牌。而她白手起家,用一只小小的水饺勇闯出一番天地的经历堪称传奇,臧健和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水饺皇后”。
1977年,32岁的青岛姑娘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去泰国投奔丈夫,却发现他已在泰国另娶别人。为了尊严,臧健和毅然带着女儿们离开,并决定不回老家,留在香港打工谋生。
当时香港还没开通地铁,人们主要通过坐船往返维港两岸。受到朋友启发,自小就爱吃也特别会做饺子的臧健和,推着一辆木头推车在湾仔码头摆起了水饺摊。
“人生百褶,我自向前”,这是电影《水饺皇后》海报上的宣传语。而臧健和的创业,像是从生活的重重褶皱中,绽放出的一朵坚韧的花,活成了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电影情节中,启发臧健和“鸟枪换炮”扩大经营想法的,是顾客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带走一份生饺子放冰箱里冰冻保存。”现实中,在1983年左右,一个偶然的机会,臧健和的水饺打动了一位12岁女孩的心。这位香港大丸百货公司老板的女儿重度挑食,却一口气吃下了十几个臧姑娘包的饺子。
商人的精明让他马上意识到,这个水饺一定有发展前景,找过来谈合作,让他没想到臧健和只是在码头上摆摊的摊贩。
一番商讨之后,合作意向达成,在臧健和的强烈要求下,沿用了“湾仔码头”的品牌,在日方资本和渠道的帮助,让湾仔码头由小贩变成小工厂,产品也从现煮水饺扩展到冷冻产品。随着大丸百货旗下超市的全面铺货,流水接连翻番。接着,八佰伴等好几家百货公司也跟了过来,当年,湾仔码头水饺一鸣惊人,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别人都说我有福气,运气好,我不这么看。都在码头上摆摊,有的人连小贩都做不长远。而我就是想做小贩也要做最好的,日本人跟我合作并不是我运气好,而是我的饺子好。”臧健和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众多胆识过人的企业家,凭借着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对商业机会的精准捕捉,纷纷投身于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同时,他们的品牌意识也逐渐觉醒,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把控、形象塑造以及声誉维护。
“我在湾仔码头起家,我的水饺应该叫‘湾仔码头’!”在与大丸百货合作中,臧健和态度坚决,坚守住自己的品牌。她还拒绝了美国公司收购,认为中国人的品牌应该自己当家作主。
香港回归祖国前夕,臧健和周围不少生意伙伴和朋友都选择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欧洲,但是她却从未想过要离开:“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升级了产品标准。香港回归伊始,臧健和就开始着手于投资内地的计划。同年,哈根达斯的母公司——拥有120多年历史的美国品食乐(pillsbury)食品公司与湾仔码头正式合资,获得后者70%股权。
在美国公司的帮助下,1998年,湾仔码头在上海浦东的工厂投产,至此,湾仔码头水饺正式进军内地市场。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在北京、广州推出手工包制的“湾仔码头”馄饨、水饺和汤圆。经过几年的耕耘,从2002年开始,“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水饺市场的销量稳居前列。
2000 年,臧建和获得第四届“世界杰出女企业家”殊荣。在40位获奖者中,她是唯一一位用中文发言的女企业家。
回归之后,港商到内地投资享受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从拿地建厂,到减少各项税收,大量优惠政策为“湾仔码头”进军内地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对祖国和家乡充满感恩之情的她,立志要做出质量最好的水饺——公司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质检系统、不断根据国人口味开发营养健康新产品;在内地设工厂时,臧健和还优先雇佣当地下岗职工,为他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岗位。
即使生意越做越大,臧健和也始终坚守做安全食品的初心,一次下厂视察时她看到有老员工在制作工艺上敷衍了事,咬牙狠心辞退了他。在臧健和的价值观里,做人和做企业一样,一定要用心,如果每件事情都随便做做,那企业离倒闭关门也就不远了。
当初在香港创业,深谙“入乡随俗”之道的臧健和,凭借着对水饺口味独具匠心的改良,巧妙地调和了南北口味的差异,成功地在当地的美食江湖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后来,市场做大,臧健和依然将顾客的口味奉为指路明灯,“北方人爱吃韭菜猪肉馅的,香港人爱吃带有绿甘蓝馅的,广东人的最爱是带有粟米馅儿的……中国各地人们的口味都不一样,却都钟爱饺子。”直到年过七旬,她还热衷于在家捣鼓饺子,研究怎么擀皮子最劲道、蔬菜与肉的比例怎样最营养最健康,开发新的口味配菜……
对于纷纷涌向创业大潮的年轻人,她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她来说,最拿手的水饺是最踏实的“拳头”。年轻人在创业初期,也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专研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好产品。要用心地去做,这样才能够赢得受众的口碑,这才是投资理财的制胜法宝。“不投机,不盲目,踏实地干,要有‘拳头’产品。这是创业成功的前提。”臧健和强调。
2019年2月8日,臧健和离世,享年73岁。回顾这一生,她一直在奉献,前半生为她爱的人不辞辛劳;后半生她热心公益,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她在家乡山东青岛捐资建立老年公寓;在山东大学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陕西省的偏僻山村修建“湾仔码头母亲水窖”,解决了当地居民饮水问题;在内地建厂聘用下岗女工……
从孤身一人闯码头到数十亿身家的企业家,有人说臧健和很有运气,总像有贵人帮忙。其实,臧健和真正的贵人何尝不是她自己——对人生品格的坚守,对产品品质的坚守。
正如电影中马丽扮演的女主角说的一句话:
“我靠自己的本事赚钱,没什么丢脸的,自从摆摊卖水饺开始,我就知道,我的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