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不属于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但往年的七夕档总会有几部爱情片引人关注,今年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同时,“观众不再喜欢爱情片,还是爱情片质量严重下滑?”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庐山国际电影周“跟着电影去恋爱”主题论坛上,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观
转自:天津日报
尽管不属于电影市场的黄金档期,但往年的七夕档总会有几部爱情片引人关注,今年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同时,“观众不再喜欢爱情片,还是爱情片质量严重下滑?”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庐山国际电影周“跟着电影去恋爱”主题论坛上,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观众的爱情观正在发生变化,爱情片必须在主题、叙事风格方面进行调整。
■ 爱情片是否已经过气?
该论坛发布的《爱情片“心动指数”报告——从2015—2025“观众满意度调查”看国产爱情电影创作发展》显示,从2015年的《港囧》,到2016年的《28岁未成年》、2019年的《白蛇:缘起》,再到2023年的《我爱你!》、2024年的《好东西》,爱情片的满意度高分值不断上探,但2025年明显下降。很多观众将其原因归结为形式与内容的老套,难以激起观影欲望。
爱情片在七夕档陷入瓶颈,看似矛盾集中爆发,实则是整体下滑的缩影。综合网上的评论,当下爱情片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大多缺乏铺垫,爱情展现失去了打动人、引起共鸣的效果,成了“情感快消品”;缺乏深沉感人的人物和情节,为了推动剧情强行制造冲突,在剧本打磨、情感构建等方面存在短板。
■ 创新需呼应当下年轻人需求
青年电影评论家左衡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成长于社交媒体时代,见证了太多完美人设的崩塌,对虚假故事有天然免疫力,他们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需要更真实的叙事。由于爱情片大多无法在特效、视听方面形成吸引力,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就成为爱情电影的生命线。
当传统的爱情叙事难以打动年轻观众,创作者就必须进行创新:题材上可将爱情与犯罪、奇幻、动画等类型融合,内容上则要融入生活,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制片人周子健从市场角度分析,“观众要的不再是‘如何找到真爱’,而是‘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电影《分手清单》中,主角不再执着于挽回旧爱,而是通过整理过往,最终完成自我重建——这种从‘外求’到‘内寻’的转变,恰恰呼应了当下年轻人的需求。”
编剧阿美从文学经典中寻找答案:“我们这代人对爱情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红楼梦》《简·爱》等经典作品,这些跨越时代的故事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爱情不是孤立存在的,永远与人的成长和社会变迁紧密相连。”最好的爱情片可能不再是让人们相信“永远幸福”的童话,而是呈现情感中的困惑、矛盾与不确定性;不是造梦,而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理解爱与被爱的真实模样。
针对爱情片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电影创作者自己要相信爱情,应敢于触碰那些看似“平淡”却更具普遍性的现代情感,从而以深刻的洞察和真挚的情感揭示爱情的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