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在朝鲜的规模达到了百万,前后曾经有二十多个步兵军赴朝参战,另外还有许多其他部队,比如炮兵,防空兵,工程兵等等。
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在朝鲜的规模达到了百万,前后曾经有二十多个步兵军赴朝参战,另外还有许多其他部队,比如炮兵,防空兵,工程兵等等。
要维持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作战和生活,后勤运输任务就是非常繁重的。
所以,仅仅是志愿军的后勤部门,所属的部队规模也达到了几十万。这里面有铁道兵,还有汽车兵。
不用说,大规模的运输任务,肯定是利用铁路和火车来承担的。
然后,火车把车皮拉到朝鲜境内的火车站,下一个运输环节就是利用汽车再把物资运到各个军级单位。不用说,汽车兵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当年朝鲜战场,并不仅仅是利用火车和汽车来运物资哦。还专门成立有辎重团这个单位,而辎重团的主要运输工具,就是手推车。
所以这个辎重团,又称人力运输团,手推车运输团。
他们使用的手推车,就和咱们国内以前农村的那种手推车类似,一个或者两个轮子,两个握把,可以一人推,也可以两个人一人推一人拉,还可以三个人,两个人拉,一个人推。
那么,当年为何要成立这样的单位呢?光靠汽车送货不行吗?
有时候,在远处表面看问题,是看不到细微之处的。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事儿。
首先,志愿军后勤把大批物资运到朝鲜的车站,然后并不是直接就从火车皮卸到汽车车厢里分发,而是需要从火车皮先卸下货物,然后赶紧把货物运到位于车站附近的隐蔽仓库里。
这个过程,需要的是速度和效率。因为火车都是黑夜里来车站,天亮之前必须把货物卸完运走,否则白天敌军的飞机空袭很麻烦。
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大量装卸工和运输工,如果采用手推车运输,随到随运随走,而且,推手推车的运输队员,自己就能完成装卸。
而汽车来负责这样的运输,非常麻烦,需要专门的装卸工,汽车司机是不管装卸的。
所以你想象一下当时的火车卸货情景,无数手推车,一眼望不到头,从车皮上卸下货物,装在手推车上,随即有人推着小车,飞奔而去...
这是从火车到大仓库环节。
志愿军最早的时候,后勤部门是有数万民工来专门负责从事手推车运输的。
但是,随着战事的长期持续,运输民工们也是身心俱疲,轮换起来也不好组织。
于是,志愿军后勤部门就组织了专门的手推车运输团,用有组织的运输兵,来替换了这批运输民工,让他们回了家。
专门成立的手推车运输团,是按照军队形式组织的,团营连排都有各级负责人。这样的组织形式,在战争时期,执行运输任务效率可以保证的。而且,需要多少运输兵,军区就能配备多少,缺了就补,毫不含糊!这些运输兵,其身份是兵,是军人,即使是运输部队,也是装备枪的!
当时计划成立十六个手推车运输团,到51年7月,有十三个手推车团过了江到朝鲜承担运输任务,每个团有九百辆人力运输车。
这九百辆人力运输车里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三个人使用的,天津生产,每个团三百台。
另一种是两个人使用的,沈阳生产,每个团六百台。
还有一个特殊的事儿要说一下,每个团携带这九百台运输车入朝的时候,每辆手推车上还携带了一辆小型手推车,这个小手推车是用于向志愿军各个基层部队分发。
所以每个运输团过江是带了1800辆手推车,其中三百辆大型手推车,六百辆中型手推车,九百辆小型手推车。
大型和中型手推车是手推车运输团的运输工具,人和车都有编制。小型手推车是下发基层部队使用的,车有编制,列入后勤装备清单,不配备专门运输人员,需要运输的时候,从战士里面临时抽调即可。
我们继续说运输环节。货物运送入了大仓库以后,汽车队负责从大仓库领取物资,向各军级单位和单列单位运输。
运到之后,各个军级单位又要把这些物资接收入库。
是的,当时各级单位都有自己的仓库。
然后再往下分发。
比如某团要去领取一批物资,从团到师部仓库距离15里路。
那么,怎么运输?当年的团级单位是没有运输汽车的,如果要动用汽车,需要上级协调,要走手续,也挺麻烦。
师级单位倒是装备有胶轮马车,但是这玩意需要专门的车把式和饲养员伺候,也是有技术门槛的。团里要用马车,也要师里点头。
所以,团级单位运输物资,就主要采用小型手推车了。
无论是从师里领物资,还是要往各个阵地运送给养弹药,小型手推车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那就是,技术简单,易学。双轮手推车很容易推,单轮手推车推起来有点技巧,但是要学会这个比学会开汽车容易多了。
而且,采用手推车运输物资,灵活机动,不挑路。只要有一人能过的路,单轮手推车就能过,只要有两人并排能过的路,双轮手推车就能过。
而动力,只要抽调一部分战士,中午给加两个馍,就能把小推车推得飞快!
来源:诗云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