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个事,早高峰,下坡路,上班的电动单车和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都骑得比较快,突然,我前面一个车一下倒了,后面的车来不及反应,也跟着倒了几张…
今天看到两个事情,觉得:有时候正是个别老人的行为造成了对老人这个群体的偏见。
第一个事,早高峰,下坡路,上班的电动单车和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都骑得比较快,突然,我前面一个车一下倒了,后面的车来不及反应,也跟着倒了几张…
等我骑到那一看,大家正拉着一位老人理论。原来,那位老人吃了一根香蕉,随手把香蕉皮从人行道扔到非机动车道上来了…
随手扔东西本就不对,扔易滑的香蕉皮更是有点说不过去了,可还扔到当时骑车人多的非机动车道上,还是比较危险的。
但应该他们找那个老人理论也理论不了什么吧,可角色一转换,就难了。
有一次看到一位放学的初中生在公交车站旁被一位老奶奶抓住手不放,小男孩应该是骑自行车碰到那位老奶奶了,任路人怎么安抚老人也是不放手。小男孩害怕得有点啜泣着,应该是只有等家长过来协商处理了。
第一个事是早上上班遇到的,第二个事是下午下班看到的,一位年纪大的阿姨,横穿马路。
但她横穿的马路,是有围栏的马路,虽然那个围栏并不高,更让人后怕的是,她还推着婴儿推车!
这位阿姨还自己一个人把推车抬过了栏杆…可斑马线就在不远处,也就多走二三十米。要是孩子的父母看到知道了,该有多后怕…
第三个事,是小区群里看到的,一位业主在群里发了一个视频,让大家给她作证,是老人自己摔的,她拿着手机录着视频老人在视频里说是她自己摔的,那位业主才敢去扶。
为何本是好人好事,大家却不敢去扶,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何尝不是一个人一件事就生成了大山般的偏见?
当然,我遇到过更多和蔼且善良的老人,我在地铁上给他们让座,很多都说不用我们上班累让我坐。有的说只有一两个站就下了不用让座,结果却还是站了好几个站…
我的一位高中老师,退休了,还发着朋友圈,她的朋友圈,是她到好多贫困山村的学校去捐赠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品,让我感动。
希望,这座偏见的大山早日被搬走。
来源:木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