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曼·波兰斯基把爱情拆成了零件,放在游轮的密闭空间里暴晒,让你看见那些藏在“我爱你”背后的控制欲、报复心,还有人性里最脏最黏的部分。
罗曼·波兰斯基把爱情拆成了零件,放在游轮的密闭空间里暴晒,让你看见那些藏在“我爱你”背后的控制欲、报复心,还有人性里最脏最黏的部分。
这哪是爱情片啊,分明是一场两个疯子互撕伤口的血腥狂欢,而我们都是趴在甲板上偷看的 voyeur(偷窥者)。
奥斯卡与咪咪:从“猎艳”到“互噬”的病态循环
故事开头像杯调了毒液的马提尼。
巴黎街头,瘸腿作家奥斯卡对着年轻貌美的咪咪侃侃而谈:“你知道吗?爱情最美的时刻,是欲望刚发芽那瞬间。”
可镜头一转,回忆里的他分明是个猎艳高手——在派对上用烟头烫伤自己博关注,在出租车上用诗朗诵哄骗少女,连“我有婚姻洁癖”这种鬼话都能说得眼含热泪。
咪咪呢,这个来自波兰的穷姑娘,穿着廉价连衣裙在他公寓跳舞时,眼里闪着“被拯救”的光,却不知道自己踩进的是带倒刺的陷阱。
蜜月期的镜头甜得发腻:奥斯卡举着摄像机追着咪咪拍,拍她在浴缸里吹泡泡,拍她踮脚够书架上的诗集,连脚趾甲涂指甲油的样子都要剪成短片。
可这哪是记录美好,分明是给爱情上枷锁——他用镜头定义咪咪的美,用“你离开我就会堕落”的咒语困住她。
直到那个暴雨夜,咪咪发现他电脑里存着上百个姑娘的裸照,所谓“独一无二”不过是“集邮癖”的谎言。
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奥斯卡车祸致残后,权力的天平突然倒向咪咪。她穿着高跟鞋踩过他的诗集,把止痛片撒在他够不着的地方,甚至故意在他面前和陌生男人调情。
最狠的是那场轮椅戏:她跪在地上帮他擦身体,手指划过伤疤时突然掐住他的喉咙,嘴角挂着笑问:“现在知道被囚禁的滋味了?”
这时候镜头从天花板往下拍,两人在地毯上投出扭曲的影子,像两条互相绞杀的毒蛇。
游轮上的镜像人生:Nigel夫妇的“正常”有多虚伪?
电影里藏着两条交错的线。
除了奥斯卡咪咪的疯魔之恋,还有英国夫妇Nigel和Fiona的“体面婚姻”。
Nigel总把“相敬如宾”挂在嘴上,可他看咪咪的眼神总在她胸口打转;Fiona抱怨“婚姻像温吞水”,却连丈夫袜子的摆放位置都要管得死死的。
游轮的封闭空间成了照妖镜——当他们搬进奥斯卡的套房,床头那幅咪咪半裸的油画盯着他们做爱,地毯上残留的口红印像未愈合的伤口,所谓“正常夫妻”的面具开始 cracks(开裂)。
有场戏特别扎心:Nigel躲在厕所看奥斯卡拍的色情录像,屏幕里咪咪被绑在床头哭着说“我恨你”,可身体却在颤抖着迎合。
他一边手淫一边掉眼泪,分不清是在同情咪咪,还是嫉妒奥斯卡能把爱情活得这么淋漓。
而Fiona呢,表面上对这对疯子避之不及,却偷偷穿上咪咪的红色高跟鞋,在镜子前模仿她勾人的眼神——原来每个“正常”的婚姻里,都藏着没说出口的欲望和不甘。
波兰斯基的镜头:把爱情的脓包挑开给你看
波兰斯基太懂怎么用镜头凌迟观众了。他让奥斯卡在轮椅上朗诵情诗,背景音却是咪咪在浴室和情人做爱的呻吟;让Nigel夫妇在甲板上讨论“爱情是否需要痛苦”,镜头却对准远处暴风雨中的海浪,把台词衬得像个黑色幽默。
最绝的是那场“脱衣戏”:咪咪为了报复奥斯卡,在游轮大厅当众脱衣服,灯光从她裸露的皮肤上划过,周围乘客的震惊和偷瞄,像极了我们对“病态爱情”的复杂心态——既想谴责,又忍不住多看两眼。
电影里的“镜子”意象贯穿始终。奥斯卡在医院第一次照镜子,看见自己残缺的身体,镜片上的裂痕正好划过他扭曲的脸;咪咪在化妆间涂口红,镜子里映出背后奥斯卡操纵轮椅的身影,两人的倒影重叠又割裂。
说白了,他们爱的从来不是对方,而是自己在爱情里的投影——奥斯卡沉迷于“造物主”的快感,咪咪陶醉于“毁灭者”的力量,直到把彼此啃得只剩骨头,还要含着血说“这才是爱”。
当枪口对准太阳穴:极致的占有欲都是同归于尽的邀请函
结局来得像声闷响的枪响。奥斯卡把枪塞进咪咪手里,笑着说:“开枪吧,这样你就永远是我的了。”
咪咪扣扳机的瞬间,他眼里不是恐惧,而是解脱般的狂喜——原来这场旷日持久的折磨,本质上是两人合谋的自杀。
而Nigel夫妇呢,Fiona最终选择离开,临走前说:“比起他们的疯狂,我们的懦弱更让人恶心。”这句话像根针,戳破了所有“岁月静好”的谎言。
看完电影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我们其实都在奥斯卡和咪咪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谁没在爱情里当过控制狂?谁没试过用伤害证明被爱?那些“我离不开你”的哭诉,那些“你毁了我”的咒骂,本质上都是害怕失去掌控权的歇斯底里。
波兰斯基没给任何角色洗白,他甚至让奥斯卡在临终前坦白:“我早就不爱她了,只是戒不掉伤害与被伤害的瘾。”
电影《苦月亮》像座建在悬崖边的过山车,全程都在挑战你对“爱情”的认知:
原来极致的爱与恨本就是同一种情绪,温柔和暴力不过是硬币的两面,而所有以“离不开”为名的纠缠,说到底都是不愿直面孤独的懦弱。
当游轮靠岸,甲板上的血迹被冲洗干净,留下的只有那句残酷的真相:真正的爱情从不需要靠痛苦来保鲜,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命运馈赠,而是你给自己挖的陷阱。
现在再想这部电影,总觉得它像杯没喝完的苦艾酒,后劲在深夜里慢慢涌上来。
你以为看懂了奥斯卡和咪咪的疯魔,其实它早就把矛头对准了每个观众——那些藏在“正常”面具下的欲望,那些用“责任”包装的控制欲,还有那些明知是深渊却忍不住往下跳的冲动。
波兰斯基举着镜头站在暗处冷笑:“别装了,我们都一样,在爱情的苦海里,既想当施暴者,又渴望做受害者,直到把彼此啃得尸骨无存。”
这大概就是《苦月亮》最狠的地方:它没给你糖吃,却让你看清,所有甘之如饴的“爱情毒药”,最初都是自己亲手调的。
来源:睿创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