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不同集团”,如何在市场精准崛起的?

人人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00:20 2

摘要:2025年9月,BeBeBus品牌的母公司“不同集团”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这事儿在高端母婴圈不算小动静,毕竟它很可能就此成为“高端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

2025年9月,BeBeBus品牌的母公司“不同集团”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这事儿在高端母婴圈不算小动静,毕竟它很可能就此成为“高端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

刚听到消息时,我还特意翻了翻它的发展历程,毕竟母婴行业竞争向来激烈,能从新锐品牌一路做到准备登陆资本市场,没点独特的本事可撑不下来。

现在的90后、00后新手爸妈带娃,和老一辈的理念差得挺多。我身边就有朋友,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还在手机上挑尿布,嘴里总说“不想因为带娃丢了自己的生活”。这种“既要顾好娃,也要过好自己”的需求变化,其实悄悄改变了母婴市场的玩法。

不同集团能冒头,我觉得最先踩中的就是这个点。本来想单纯说它产品设计得好,但后来发现,它其实是精准盯上了这群“家庭CFO”,也就是一二线城市里,懂知识、有审美、经济条件不错的新生代父母,这群人不满足于“能用就行”,愿意为贴合自己生活场景的产品花钱。

不同集团是2019年成立的,到2025年也就六年时间,旗下的BeBeBus就成了国内高端育儿产品市场的领头品牌。弗若斯特沙利文有组数据,2024年它的GMV在国内中高端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里排第一。

说实话,这个成长速度在母婴行业里挺少见的。很多传统品牌还在靠广撒网的方式做营销,它却早早把目标锁定在“家庭CFO”身上,这种精准定位,我觉得是它能快速站稳脚跟的关键一步。

不光是品牌影响力,它的财务数据也挺亮眼。2025年上半年,集团营收有7.26亿元,净利润差不多4850万元,增长幅度都不低。

老实讲,母婴行业里想赚钱不容易,很多品牌要么陷在价格战里,要么净利润薄得可怜。不同集团不光能盈利,还攒下了350万左右的会员,复购率还在慢慢涨。这说明用户不是买一次就忘,而是真的认可这个牌子,这种用户粘性,比单纯的营收数字更能说明问题。

能做到这些,我觉得和它的“三维驱动”模式分不开。先说说定位上的差异化,它一开始只做婴儿推车、安全座椅、婴儿床、餐椅这“四大件”,后来慢慢扩展,形成了覆盖“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卫生护理”四个关键场景的解决方案。

我之前看过它一款婴儿床,用的是无胶粘合工艺,还加了Cobra专利记忆棉,本来以为就是个普通的母婴产品,后来发现它连爸妈带娃出门的卫生问题都考虑到了,比如纸尿裤做了独立小包装,拿出来用着方便还干净。这种把细节和场景结合的思路,正好戳中了新生代父母的需求。

再看研发这块,它专门成立了“原创美学中心”,还提出“不做重新设计,做重新定义”。比如那款太空舱安全座椅,用了一体成型的靠背技术,还拿到了ICA国际脊骨神经科学会的认证。

而且它在浙江宁波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工厂,还有个通过IATF16949认证的内部测试实验室,甚至和德美化工一起建了联合材料实验室。

截至2025年6月底,它有200项注册专利、17项国际注册专利。搞不清有些品牌为啥总想着跟风模仿,不同集团这种愿意砸钱搞研发的做法,很显然才是长久之道,毕竟母婴产品,安全和创新才是用户最看重的。

渠道方面它也没偏科,线上线下都有布局。线上在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找了30多位育儿专家,还联动1.6万多品牌挚友和用户一起做产品共创,要么做测评,要么搞场景化种草,慢慢攒下了350万左右的会员私域。

线下呢,开了3400家第三方门店,还有155家分销商,甚至在香港、宁波开了高端体验店。我之前去过一次类似的母婴体验店,能亲手摸一摸产品材质,试着操作一下安全座椅的调节,这种体验感比光看线上图片靠谱多了,更何况它还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共创里,用户觉得自己被重视,自然更愿意跟着这个品牌走。

现在来看,不同集团能走到通过聆讯这一步,也赶上了行业的好时候。2025年1月起,国家开始实施育儿补贴政策,不管是一孩、二孩还是三孩,每个孩子每年都能领3600元补贴,直到满3岁;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费用,也能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扣除标准提到了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

中金研究说,这种政策能拉动育儿相关消费,我觉得这话挺实在,爸妈手里能多匀出点钱,肯定更愿意给孩子选品质好的产品。而且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9年中国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规模能到509亿元,如此看来,不同集团选在这个时候准备上市,时机抓得确实挺准。

不光盯着国内市场,不同集团还往国外走了,已经进入北美、欧洲、日韩这些主要国际市场,还计划在更多国家拓展渠道。

无奈之下,很多母婴品牌还在国内低端市场里打价格战,搞得大家都没利润,不同集团却盯着高端这个蓝海市场,还主动去开拓国际市场,这种视野,怕是最有体会的就是那些被低价内卷压得喘不过气的同行。

而且它还计划2026年在宁波建第二家工厂,预计每年能生产80万件婴儿推车、安全座椅这些核心产品,这明显是在为后续的增长铺路。

其实不同集团的目标不光是做母婴品牌,它还想往家庭科技生活品牌转。基于对用户的了解、产品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实力,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多家庭生活场景的产品。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有些品牌只盯着眼前的母婴单品卖货,不同集团却想着把用户需求延伸到整个家庭生活里,这种向上拓展的思路,能把市场天花板拉得更高。

说到底,不同集团能通过港交所聆讯,核心还是它坚持了“创造不同”的理念。六年时间里,它精准抓住了新生代父母的消费升级需求,靠研发和差异化产品站稳了脚,不管是品牌、财务还是用户粘性,都拿出了不错的成绩。

如果能顺利上市,它就能拿到更多资本支持,不管是全球化布局还是品牌升级,都会更有底气。毫无疑问,它这六年的发展路径,给很多母婴品牌提了个醒,别只想着卖产品,要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

未来它能不能真的成为“全球家庭科技生活品牌”,还得看后续的执行,但至少现在,它已经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也值得行业和投资者多关注关注。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