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中国新生婴儿数量到了 954 万,这是好多年没见的上涨了,但要是把时间线拉长看,从 2016 年开始算,这组数据的变化能让人看出不少门道。
2024 年中国新生婴儿数量到了 954 万,这是好多年没见的上涨了,但要是把时间线拉长看,从 2016 年开始算,这组数据的变化能让人看出不少门道。
2016 年那会儿,中国一年能生 1883 万宝宝,不算低了,可从 2017 年起,这数就一路往下走,2017 年 1765 万。
2018 年 1523 万,一年比一年少,直到 2023 年,只剩 902 万了,跟 7 年前的 1883 万比,直接砍了一半。
2024 年这波上涨,明眼人都能猜到原因 , 龙年嘛,大家都想让孩子当 “龙的传人”,特意选在这年生。
但我觉得这种上涨大概率是暂时的,长期来看,新生儿减少的大趋势没那么容易变,毕竟现在养个孩子成本不低,房贷要还。
教育支出也不少,好多家庭生孩子前都会多掂量掂量,不会只看生肖年份,新生儿数量一变,受影响的行业可就多了。
毕竟这就像一趟 “乘客越来越少的列车”,路过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得面临客源减少的问题。
最先受影响的是服务 0 到 1 岁宝宝的行业,以前妇产医院床位那叫一个紧张,想住进去得提前好久预约,月子中心更是得抢着订。
现在不一样了,新生儿少了,妇产医院的床位空了不少,月子中心也不用提前那么久预订了,我身边有朋友在月子中心工作。
她说这两年明显感觉客户少了,以前忙得脚不沾地,现在偶尔还能歇一歇,这趟 “列车” 接着就会到 1 到 3 岁幼儿期的领域。
以前早教市场多火啊,各种早教课程铺天盖地,家长们也愿意花钱给孩子报,现在适龄孩子少了,不少早教中心开始愁招生,有的甚至得靠打折促销吸引客户。
本来想靠扩张赚更多钱的机构,现在估计都在调整策略,毕竟招不到学生,再大的店也撑不下去,再往后,3 到 6 岁的幼儿园和童装行业也不好过。
大家平时应该也看到过 “幼儿园关门” 的新闻,确实,孩子少了,幼儿园的生源就不够了,一些规模小的园所只能无奈关门。
童装行业也一样,需求少了,品牌之间的竞争就更激烈了,有的品牌只能靠降价来卖货,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等这趟 “列车” 开到 6 到 12 岁的小学阶段,课外辅导和文具市场也会被波及,以前课外辅导班一到周末就挤满了孩子,文具店里各种新奇文具也卖得很好。
现在孩子少了,辅导班的生源少了,文具销量也跟着降了,面对这种情况,咱们不妨看看邻居日本的做法,他们早就经历过类似的人口趋势,有些企业的转型思路或许能给我们点启发。
日本有个很有名的婴儿推车品牌叫 AirBuggy,以前专门做高端婴儿推车,质量特别好,车架用的是航空级铝合金,还有灵敏的手刹和充气减震轮胎。
但后来日本新生儿越来越少,婴儿推车卖不动了,他们没像有些企业那样降价内卷,而是换了个思路。
我觉得他们这个思路特别聪明 , 不盯着 “婴儿” 这个用户,而是找自己的核心能力,他们发现,自己擅长的不是 “做婴儿推车”,而是 “为那些不会说话的对象设计舒服的产品”。
婴儿不会说话,需要舒适的体验,宠物也不会说话,同样需要舒适的体验,这不就是共通点嘛,于是他们就把做婴儿推车的技术用到了宠物推车上。
这款宠物推车卖得还不便宜,要 600 美元一辆,但市场反响特别好,在韩国的一个电商平台上,这款宠物推车的销量甚至超过了他们自己的婴儿推车。
为啥能成?因为现在日本宠物数量比新生儿多太多了,2024 年日本新生儿才 68.6 万,首次跌破 70 万,而 2025 年日本宠物数量能到 1590 万,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日本企业的这个案例,对咱们中国相关行业来说,参考价值不小。
中国新生儿减少的趋势,短期内估计很难逆转,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行业只能等着被淘汰,关键是要像 AirBuggy 那样,重新看看自己到底擅长什么。
好多企业总觉得自己只能服务某一类用户,比如做母婴产品的就只盯着宝宝,但实际上,他们的核心能力可能能用到其他领域。
比如做婴儿辅食的企业,能不能把做辅食的技术用到宠物食品上?毕竟现在中国养宠物的人也越来越多,对宠物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其实是个机会。
我觉得,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宠物,人们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变的,只要抓住这种不变的需求,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延伸到新的领域,就能在变化的市场里找到新的生机。
与其抱怨新生儿少了,不如主动求变,毕竟市场不会等企业,只会跟着需求走。
来源:司马秘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