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大爷的梅花糕小推车,上午西山、下午水门菜场见
“趣”发现㊷
“老板,来30只梅花糕!”
在椒江,熟悉的老味道总能与某个地标紧紧相连。对于许多本地人而言,那份甜糯的椒江风味,就藏在王大爷那辆小推车里。上午在西山,下午在水门菜场,三四十年如一日,西山人王大爷和他的梅花糕,已成为街角一道不变的风景。
三块钱2个
吃得心满意足
“一个一块五,大家一般买两个,三块钱就能吃得心满意足。”七十多岁的王大爷一边用那柄饱经岁月的长嘴壶浇灌面糊,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这朴实的价格,在如今的城市里几乎已成“传说”。
只见他手腕轻抖,让细腻的面糊在蜂窝状的铜模中均匀铺开,随后撒上密密的芝麻与殷红的糖粒。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充满了技艺沉淀的韵律感。
随着“滋啦”一声,热气升腾,空气中弥漫的甜香便是最有效的招牌。
王大爷的梅花糕,用料实在,面糊、芝麻、红糖的经典组合,分量却给得十足。外壳烘得微焦酥脆,内里却软糯湿润,一口咬下,滚烫香甜的流心瞬间涌出,是纯正无添加的椒江古早味。
也正因这份实在与地道,有的老主顾一买就是几十个,用塑料袋满满当当地提回家,与一大家子人分享这份简单的快乐。
春节照常出摊
只为大家找到这份熟悉的味道
从青丝到白发,王大爷守着这个摊位已近四十个春秋。他的日程表雷打不动,宛如一座流动的时钟:上午扎根西山,下午迁至水门,甚至连春节也照常出摊。
“过年时,大家辛苦一年刚回到家,更要让他们吃上这一口。”王大爷说,“一天卖一两百个都不在话下。”他的坚守,为的就是让归乡的游子和守岁的邻里,能轻松找到这份熟悉的味道,让味蕾带领心灵回家。
这份可观的销量,源于街坊邻里几十年如一日的信赖。他的顾客多是本地人,有和他一般年纪的阿公阿婆,有附近学校的小孩,也有从小吃到大的青年人、中年人。
这个小小的摊位,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成为了连接几代人情感的味觉纽带。无论城市如何变迁,只要那方铜模依旧冒着诱人的热气,人们就知道,那份属于椒江的、朴实而温暖的旧日时光,一直在这里静静守候。
《“椒”个朋友・“趣”发现》栏目线索征集进行时!无论你邂逅了椒江出片率超高的网红打卡地,还是亲历了创意满格的新奇活动,又或是偶遇了温暖治愈、诙谐逗趣的难忘瞬间,只要足够有趣,统统向我们砸来!
一经录用,支付稿酬
监制丨蔡 茜来源:小莉美食推荐